梅国桢
梅国祯(1542年-1605年),明代官员。字克生,号衡湘,湖北麻城人。少雄杰自喜,善骑射。万历十一年进士,任固安知县,迁任御史。万历二十年。宁夏降将哱拜父子反叛;他被任为监军御史,随明将魏学曾前往讨伐。官兵一再失利。他荐举李如松为提督,率领辽东、宣府、大同及山西各路援兵前往。魏学曾上书请求不让监军参与军机,他亦上书劾魏学曾失职。官兵久战不胜,魏学曾披逮解京,由叶梦熊代之。他督将士奋力征讨,并用离间计,使哱拜军内乱;官兵乘机进袭,拜自缢死,其子降。以功被提升为太仆少卿,次年任右趼佥都御史,巡抚大同。后又调任兵部右侍郎,总督宣(宣府)、大(大同)、山西军务。在镇三年,平定西北叛乱。卒赠右都御史。《明史》有传。著有《梅司马遗文》、《燕台集》、《性理格言》等,其诗才华富赡,气概深沉,看似平淡无奇,实则含蓄深厚。国祯与李贽友善,曾为《藏书》作序。李贽有《与梅衡湘》、《复梅客生》等书札。

梅国祯(1542-1605),明代官员。字克生,号衡湘,湖北麻城人。少雄杰自喜,善骑射。万历十一年进士,任固安知县,迁任御史。万历二十年。宁夏降将哱拜父子反叛;他被任为监军御史,随明将魏学曾前往讨伐。官兵一再失利。他荐举李如松为提督,率领辽东、宣府、大同及山西各路援兵前往。魏学曾上书请求不让监军参与军机,他亦上书劾魏学曾失职。官兵久战不胜,魏学曾披逮解京,由叶梦熊代之。他督将士奋力征讨,并用离间计,使哱拜军内乱;官兵乘机进袭,拜自缢死,其子降。以功被提升为太仆少卿,次年任右趼佥都御史,巡抚大同。后又调任兵部右侍郎,总督宣(宣府)、大(大同)、山西军务。

在镇三年,平定西北叛乱。卒赠右都御史。《明史》有传。著有《梅司马遗文》、《燕台集》、《性理格言》等,其诗才华富赡,气概深沉,看似平淡无奇,实则含蓄深厚。

国祯与李贽友善,曾为《藏书》作序。李贽有《与梅衡湘》、《复梅客生》等书札。

梅国桢巧施铁禁计

自汉代以来,中原战乱大都是由北塞的少数民族南侵引起的。他们能骑善射,剽悍能斗,战斗力很强,中原军队往往不是他们的对手。但是,塞外生产力水平一直不如中原高,历代塞外边族,大都不会冶铁。所以,中原王朝就把住这点,在边关上限制钢铁向塞外供应,仅供应他们生活用的铁器,也限制数量,以防他们用来大批打造兵器,侵略中原。明王朝时,边关铁禁也照样未开。

明神宗万历年间(15731620),兵部右侍郎梅国桢总督西北边塞三镇军务。塞外边族久苦明朝铁禁,于是想出一条诱开边关铁禁的主意。这天,这位边族首领带领手下一伙儿人来拜见梅国桢。两边见礼寒喧之后,那首领让手下人献上一块铁来,说塞外已发现铁矿,这是自己冶的铁,特来向梅将军报喜。

梅国桢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,边族人为了开铁禁,谎称自己已经能产铁,所以铁禁已经没有继续实行的必要了。但他不动声色,让手下人接过铁去,传令让铁匠用这块铁打造一把短剑,并刻上“某年某月某王赠铁”字样。那首领一看事成,欢天喜地地走了。

梅国桢马上传令边关:“塞外已产铁,即日起断绝一切铁器供应。”

过了年余,那边族首领没料到,不但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“诱开边关铁禁”,反而连生活用铁器也不供应了,日子久了吃不住劲儿,便派使者到梅国桢处来理论。

使者来到梅国桢官衙,拿出以前双方签订的向塞外出口生活铁器的契约,责问梅国桢为何不信守约定,断绝了铁器供应。梅国桢笑笑,让手下人拿出早已保存许久的铁剑,说:“你们首领说你们已产铁,并送了这块铁来报喜,所以我们不供应你们铁了。”

使者回去向首领报告经过,首领叫苦不迭,不但没有用此办法诱开边关铁禁,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,让梅国桢抓到了口实,只好自认倒霉。